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,晋文公退避三舍的道理

晋文公(公元前697年?—公元前628年),姬姓晋氏,名重耳,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,那么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是怎样的哪?下面就和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。

一、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

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,晋文公退避三舍的道理

春秋时期,晋国内乱,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。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,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。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。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,两军在城濮相遇,重耳退避三舍,诱敌深入而大胜。

推荐阅读:晋成公郑襄公楚文王鲁庄公

二、晋文公退避三舍的道理

晋文公的“退避三舍”,让出了诚信,让出了气概。古往今来,“让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历史上“让”的佳话不在少数;但“让”也造就了中华民族含蓄、内敛的性格。晋文公遵守了此前的诺言,不忘对楚国的诺言退避三舍。军事上都是“先下手为强,后动手遭殃”之说的。但晋文公的“礼让”显示出了诚信和具有天下霸主的气概。

晋文公作为春秋五霸不是没有道理的。霸主不是一味的蛮横不讲理,真正的霸主向来都是恩威并施,讲道理讲得过,打战也打得过,才是真正的霸主。这点两千多年前的古人都知道的事情,而现在才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政客却是一味的蛮横不讲理了。

好了,关于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,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,同时希望大家了解了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后,可以知道更多的故事,并把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