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筹帷幄的成语故事典故,运筹帷幄的意思是什么

运筹帷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,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,它不仅丰富了了我们的知识,而且还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,那么运筹帷幄的故事典故和意思是怎样的那?下面就和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。

一、运筹帷幄的故事典故和意思

【拼音】: yùn chóu wéi wò

【解释】: 筹:计谋、谋划;帷幄:古代军中帐幕。指拟定作战策略。引申为筹划、指挥。

【成语故事】:楚汉战争时,刘邦手下的张良是个足智多谋的人。他精通《太公兵法》,常为刘邦出谋划策,在和项羽争夺天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。后来,刘邦作了皇帝,在洛阳大摆酒席,宴请各位大臣。酒席上,刘邦分析自己为什么能取胜,而项羽为什么失败时,特别赞扬张良说,在帷幕后面出谋划策,就能够决定千里以外的战斗取得胜利,这一点我比不上张良。帷幄:古代军中帐幕。这个成语原来指在帷幕里谋划军机。后来引伸为主持大计,考虑决策。

推荐阅读:曾参杀人糟糠之妻月下老人缘木求鱼

二、故事推荐:势如破竹

三国末年,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,夺取魏国政权以后,准备出兵攻打东吴,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。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。多数人认为,吴国还有一定实力,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,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。

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,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。杜预认为,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,忙灭掉它,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。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,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。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,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,以免留下后患。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,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。公元279年,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,分成六路水陆并进,攻打吴国,一路战鼓齐鸣,战旗飘扬,战士威武雄壮。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,斩了吴国一员大将,率领军队乘胜追击。在沅江、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,纷纷打开城门投降。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。此时,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,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。杜预坚决反对退兵,他说:“现在趁士气高涨,斗志正旺,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,势如破竹(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,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),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!”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,直冲向吴都建业,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。晋武帝统一了全国。

好了,关于运筹帷幄的故事典故和意思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,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,同时希望大家了解了运筹帷幄的故事典故和意思后,可以知道更多的故事,并把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