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典故,打草惊蛇的意思和主人公

打草惊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,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,它不仅丰富了了我们的知识,而且还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,那么打草惊蛇的故事典故和意思是怎样的那?下面就和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。

一、打草惊蛇的故事典故和意思

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典故,打草惊蛇的意思和主人公

成语解释: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。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;使乙感到惊慌。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。

成语故事:唐朝的时候,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,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,常常接受贿赂、不遵守法规。有一天,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,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、接受贿赂。王鲁一看,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,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。王鲁一边看着状纸,一边发着抖:“这…这不是在说我吗?”

王鲁愈看愈害怕,都忘状纸要怎么批,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:“汝虽打草,吾已蛇惊。”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,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,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,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!

推荐阅读:从天而降厝火积薪大刀阔斧大旱云霓

二、成语故事推荐:口如悬河

晋朝读书人郭象,他善于思考问题,把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谈话上,他经过潜心研究老子、庄子的学说,不愿意做官。他谈起话来引经据典,头头是道,人们对天很敬佩,评论他的谈话好像“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”。

口如悬河的意思是:见“口若悬河”。

好了,关于打草惊蛇的故事典故和意思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,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,同时希望大家了解了打草惊蛇的故事典故和意思后,可以知道更多的故事,并把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