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莠不齐的成语故事典故,良莠不齐的意思和主人公

良莠不齐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成语,我们想要了解成语,就要了解和成语相关的成语故事,那么良莠不齐的故事典故和意思是怎样的那?下面就和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。

一、良莠不齐的故事典故和意思

良莠不齐的成语故事典故,良莠不齐的意思和主人公

成语解释:莠:长得像谷子一样的野草。庄稼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分不出来。比喻好人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。

成语故事:明朝时期,田艺蘅《留青札记》中记载:元朝时称人以郎、官、秀为等第,“秀”是最高级别,“郎”是最下的,至明朝时称鄙人为“不郎不秀”,是指不高不下。良莠不齐就是不郎不秀,称那些高不成、低不就的人。

推荐阅读:空空如也枯木逢春离心离德惊心动魄

二、成语故事推荐: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

东汉时期,10岁的孔融去拜见大名鼎鼎的河南太守李元礼,以李元礼亲戚的名义求见。李元礼不认识他,他则把老子与孔子的后人关系扯为亲戚。太中大夫陈韪讥笑孔融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”。孔融立即反唇相讥“想君小时,必当了了”。

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的意思是:了了:聪明伶俐,明白事理。指人少年时聪明,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

好了,关于良莠不齐的故事典故和意思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,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,同时希望大家了解了良莠不齐的故事典故和意思后,可以知道更多的故事,并把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