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求诸己的成语故事、意思、造句、近反义词和故事主人公

反求诸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,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,那么大家对这个成语了解多少那?反求诸己成语故事、意思、造句、近反义词和故事主人公是怎样的那?下面就和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。

反求诸己的成语故事、意思、造句、近反义词和故事主人公

一、反求诸己的成语故事

相传四千多年前,正是历史上的夏朝;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。

有一次,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,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,结果伯启打败了,部下们很不甘心,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。伯启说:“不必再战了。我的兵马、地盘都不小,结果还吃了败战,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,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。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,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。”从此,伯启发愤图强,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,生活简朴,爱惜百姓,尊重有品德的人。这样经过了一年,有扈氏知道了,不但不敢来侵犯,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。

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,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,都应该要先要求自己,找出自已本身的缺点,努力加以改正,只有抱持这种态度,才能够把事情做好,能够这么做的人,我们就说他能“反求诸己”。

二、反求诸己的意思和出处

解释:(拼音:fǎn qiú zhū jǐ)“反求诸己”指反省自己的过失,加以改正,而不责怪别人;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
出处:孟子曰:“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?矢人唯恐不伤人,函人唯恐伤人。巫匠亦然,故术不可不慎也。孔子曰:‘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智?’夫仁,天之尊爵也,人之安宅也。莫之御而不仁,是不智也。不仁、不智、无礼、无义,人役也。人役而耻为役,由弓人而耻为弓,矢人而耻为矢也。如耻之,莫如为仁。仁者如射,射者正己而后发。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(战国·孟子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

推荐阅读:恶贯满盈二桃杀三士方寸已乱防微杜渐

三、反求诸己造句

1. 不怨天,不尤人,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
2. 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
3. 只要反求诸己,我们就会明白,智能生命可能发展成我们不乐见的东西。
4. 这就是古人常说的,反求诸己,因此融会贯通,而能触类旁通的道理。
5. 我们不知道反求诸己,求自心的话,我们就会当面错过,交臂失之。
6. 李经理成功的秘诀,就是时时反求诸己,不断检讨自己的失误。
7. 如果工作上出了问题,则应该反求诸己,而非只是一味地责怪别人。
8. 孩子考试成绩不好,你首先应该反求诸己,检查一下自己做得怎么样才对。

四、反求诸己的近义词和反义词

近义词:反躬自省 闭门思过 反躬自问 严于律己

反义词:怨天尤人 怨天怨地

好了,关于反求诸己的成语故事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,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,同时希望大家了解了反求诸己的成语故事后,可以知道更多的故事,并把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。